深圳市宝安区五类百强企业联合会
按钮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解读宝安2023年“一号文”,七大信号清晰可见!

来源:宝安日报

深读宝安“一号文”

七大信号清晰可见

大区雄心扑面而来



作为深圳产业大区、制造业“基本盘”,宝安一直是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制造业发展的“排头兵”。第一时间贯彻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宝安印发实施“一号文”,正是锚定制造业向上突围的高质量发展标的,全面提升参与国际分工竞争力,为“双区”建设、“领湾向未来”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

宝安中心区(资料图片)


1



宝安正对标世界一流

开启新一轮发展和赶超


在年度“一号文”主标题用上“世界一流”的字眼,在宝安历史上还是头一次。


审视宝安所处的历史方位、现有的发展段位、未来的目标定位,坚持制造业当家,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昂首阔步迈向世界一流先进制造业强区,既是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又契合宝安自身气质自身优势,遵循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号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制造业高端化转型、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创新驱动、企业梯队建设、产业空间拓展和营商环境等7个维度,构建了“六大工程、一环境”体系,明确了30项具体举措。这正是践行区七届二次党代会确定的2023“跨越发展年”这一主题,紧紧围绕提高制造业这一宝安最大的核心竞争力,以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引领带动各项事业进入跨越发展快车道,实现高质量发展。


2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

未来宝安制造业“主引擎”


从世界发展史和产业发展规律看,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是通过制造业来奠定其领先地位,没有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支撑,经济发展就会成为无本之木。


纵观宝安40多年的改革发展,每一次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快速提升,都源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驱动。今日宝安,制造业基础雄厚,规上工业企业近5000家、占全市2/5,全市20大战新产业集群中,宝安6个增加值第一、3个第二、4个第三,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区第五,创新能力居全国百强区第二,正处于发展质的突破酝酿期,亟需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推动产业迭代升级。


“一号文”清晰提出,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成长培育工程。正是充分发挥宝安身处湾区核心的区位优势、工业齐备的产业优势,打出“培育一集群一链主、搭建一集群一平台、制定一集群一政策、打造一集群一园区”组合拳,大力发展“17+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打造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工业母机+激光与增材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软件与信息服务、空天技术“5+1”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一批高水平、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真正让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未来宝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


3



创新打造“四大制造”

宝安从四个维度重构制造业态


宝安人口数量多、资源约束紧,不可能拼土地、拼价格、拼劳动力,唯有通过高质量发展才能继续保持制造业强区的底色。


“一号文”针对宝安制造业发展实际,创新打造“四大制造”:


——发展总部制造。采取“总部研发+生产基地”模式,支持制造业企业设立研发总部,建设“母工厂”,为“子工厂”提供标准化生产、技能培训等支持,实现与周边城市产业协同。


——升级核心制造。鼓励制造业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装备实施高水平技术改造,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标准等各类标准制定,争创国际、国内品牌,开展工业“四基”领域国产化替代,培育一批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深耕智能制造。以“湾区芯城”建设为牵引,打造全球知名的智能制造基地。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支持打造智慧工厂、黑灯工厂,每年实施1-2个示范项目。


——推广服务制造。支持创建工业设计研究院,推进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建设,强化工业设计服务。鼓励终端品牌企业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引导工业母机企业提供设备开发、维护检修、监测分析等全周期服务。支持制造业企业参与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在总部制造、核心制造、智能制造和服务制造等四个维度同时发力,宝安将全面重构制造业的组织形态、生产形态、产品形态、要素形态,加快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图片

宝安中心区(资料图片)


4



宝安将全面增强现代服务业赋能效应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国际产业发展规律上来看,服务要素占制造业中间投入比重越高,制造业质量效益越高。


按照区七届二次党代会部署安排,“一号文”明确实施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工程。未来,宝安将继续用好用足前海“扩区”政策利好,以宝安中心区和深圳西部城市中心综合性总部集聚区为抓手,以九围、机场东、立新湖、新桥东四大功能性总部集聚区为支撑,建设湾区总部集聚中心;依托前海金融创新平台,加快推动金融机构集聚,建设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支持宝安国际机场打造世界级航空枢纽,连通世界级湾区、全球大型都市圈航空网络,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元器件分拨中心,集聚一批综合贸易、物流和供应链区域总部或功能总部,建设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实施“会展+”战略,依托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链接全球顶级会展资源,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展会品牌,建设国际会展经济中心;依托“1+1+N”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西乡数字生态园(腾讯村)建设,大力发展工业电子商务、数字化设计服务等新业态,建设数字经济汇聚中心。


通过建设湾区总部集聚中心、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会展经济中心、数字经济汇聚中心,宝安将进一步促进总部经济、金融经济、临空经济、会展经济、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


5



宝安将更加突出创新核心地位

创新是第一动力,也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灵魂。


区七届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整体效应,推动应用创新向源头创新拓展、单一企业创新向行业联合创新升级、竞争创新向共享创新转变。


“一号文”将区党代会决策部署进一步细化为高能级创新驱动工程,从四个方面进一步突出创新的核心地位:支持高强度创新投入。加大应用基础研究投入比重,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加大对“卡脖子”技术的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推动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建设国家集成电路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鼓励各类创新平台开展联合攻关、协同研发、成果转化、测试验证。打造高品质创新载体。深入实施“1+3”创新园区工程,加快推进尖岗山、铁仔山、新桥东国家高新区宝安园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石岩科创城,携手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光明科学城,构建“双湖一体、三城联动”发展格局。聚集高素质创新人才。实施“凤凰英才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培育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团队,壮大先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队伍。


6



宝安正努力打造

全球创新创业和投资发展重要目的地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


贯彻区党代会决策部署,“一号文”提出要实施高产企业梯队建设工程,重点开展龙头企业引进培育计划,制定“宝安龙”企业发现遴选指标体系,创新招商机制和招商方式,引进一批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龙头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实施“宝安星”企业培育行动,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专注细分市场、成长性好的优质中小企业,推动“规做精”“精上市”“市做强”;开展国有企业转型发展计划,探索试行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优化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支持区属国企做精主业,强化区属国企园区运营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开展外资外贸企业提质计划,深入开展海外投资推广直通车活动,引导外资优先投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举办境内外贸易促进活动,加大海关AEO企业培育力度,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建自主国际品牌。


未来的宝安,必然是龙头企业“大如明月”、中小企业“群星闪耀”,成为全球创新创业和投资发展重要目的地。


7



好项目在宝安一定有地可落

按照“土地整备跟着规划走,项目保障跟着整备走”的思路,“一号文”坚持把工业空间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加以保障,深入实施空间保障攻坚行动,以战略级空间承载战略级项目,促进空间优势转化为产业升级优势。


“一号文”明确提出,要打造四大先进制造业战略增长极。高标准规划建设燕罗、石岩、新桥东、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等四大先进制造业园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大项目落地,构建具有强大集聚效应和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集群发展生态。要腾挪优质连片土地。加快推进湾区芯城、石岩科创城、深圳西部城市中心等重点片区土地整备利益统筹,腾出规模化连片土地,保障好项目有地可落。要建设优质产业空间。实施“工业上楼”优质厂房空间建设计划,以新桥东、石岩总部经济园区等项目为试点,开工建设不少于5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创新开展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实施“工改工”类城市更新项目,开展低效用地产业提容,支持优质企业打造高产园区。


通过综合运用土地整备、城市更新和综合整治等政策工具,宝安将腾出规模化连片优质土地,建设成规模的优质产业空间,实现“只要有好项目、宝安一定有地可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