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落实高质量发展,宝安这样做!来源:滨海宝安
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1月29日,宝安区落实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对全区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区委书记王守睿主持会议并讲话,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宝明、区政协主席姚刚出席会议并作发言。 王守睿指出,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当前,全省、全市上下正在全面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形成了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浓厚氛围,本次召开全区落实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就是要动员全区上下把弓拉满、把步子迈开,迅速行动起来,埋头苦干、只争朝夕,加快发挥宝安多重重大机遇叠加的优势,深度释放宝安跨越发展的强大潜力,不断形成宝安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为全省、全市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王守睿强调,当前正是宝安落实高质量发展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机会稍纵即逝,气可鼓而不可泄,要抢抓机遇、汇聚资源,持续增强宝安加速发展的势能,为深圳高质量发展大局担负起“挑大梁、走在前、多作贡献”的大区责任。要从“增优营商环境、增强城区功能、增进民生福祉、增创发展优势”四个维度谋划宝安发展,持续增强宝安的城区竞争力,同时全力以赴稳存量、添新量、留增量,加快吸引更多重大项目落地,以高质量招商引资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制造业当家,牢牢守住工业底盘,强化现代服务业的赋能作用,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辖区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优势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集群;要以高质量空间保障高质量发展,全面梳理辖区空间资源,充分挖掘闲置空间潜力,加快优化提升产业空间品质和使用效率,迅速引进项目并形成新增产能,让宝安的宝贵空间资源产出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 王守睿强调,宝安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最好时机就是当下、就在我们手上,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各项要求,结合本行业本辖区实际,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困难和阻碍,闯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要做到“快、紧、实、常”。一快化百难、一慢万事休,各项工作要快推动、快落地;要盯紧抓紧,强而有力地推动工作落地;要说实话办实事,实干实用,让实干型干部冒尖、有为有位;要保持恒心与耐力,工作任务要“列表、上墙、建账、日清日结月盘点”,做到工作常态化、机制长效化,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全区上下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片刻不能等待、片刻不能迟疑、片刻不能懈怠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区委常委、副区长,区发改局、工信局、投资推广署、教育局、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以及十个街道负责同志作了发言。 在当天召开的宝安区落实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上,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区投资推广署、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区教育局负责同志就如何落实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推动宝安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依次发言,展望新一年发展目标,凝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2022年,宝安大力推进学位建设,开办“3+12+14”所新校(园),新校开办数创历史新高,并新增5个公办教育集团,优化扩容2个原教育集团,实现了全区10个街道的全覆盖。 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区教育局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宝安“三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民生保障。“2023年,我们将重点建设‘好空间’、培育‘好队伍’、打造‘真集团’、促进‘新跃升’,努力跑出宝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和新高度。”据区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区教育局将积极完成4.5万个学位建设目标,全力打造10所体现“三城”定位的高品质标杆学校。以教师队伍精英领航行动为抓手,建成覆盖校园长、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研员、班主任的全方位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提高教育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同时在现有9个教育集团基础上,新建不少于2个基础教育集团、15个幼教集团,进一步织密集团学校覆盖网。此外,区教育局还将出台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锚定办学条件改善、队伍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等六大目标,制定18条具体措施,促进民办教育高端优质特色发展。 “发改作为宏观统筹部门,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上主动作为、展现担当,我们将聚焦‘跨越发展年’,重点抓好经济运行调度、产业集聚、有效投资、绿色转型四方面工作。”区发改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道。 2022年,宝安全力落实“17+2”产业集群等重大规划,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聚优势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动能澎湃强劲。接下来,区发改局将紧扣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强化常态化运行监测调度,牵头发挥好区重点投资项目指挥部机制和并联审批专班作用,力争482个新开工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全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统筹对接市“20+8”产业集群布局,加快推动全区“四个一”部署落地落实,构建梯次化集群雁阵,牵头推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加快成长。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推广应用,大力扶持储能产业,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绿色化、低碳化。 招商引资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2022年,宝安招商工作成果丰硕,全年招引优质项目155宗,项目挖掘和落户数均排名全市第一,投资竞争力稳居全国百强区前三。2023年第三个工作日,宝安召开招商动员部署大会,明确全区年度1000亿元的招商目标。 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调动全区上下招商引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速落地,是宝安不断拓展高质量发展潜能的重要举措。“我们将抓紧落实全区招商、商贸统筹工作,助力宝安经济高质量发展。”区投资推广署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接下来将从四个方面持续发力:招商强化统筹,完成年度引进重点企业150家,争取实现增量贡献超1000亿元;商贸提档升级,坚持营氛围、稳存量、拓增量,高标准规划大空港、“前海·宝中”两大世界级商圈,大力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招引全球中高端消费品牌设立全球总部、区域总部、功能总部,引进品牌首店、旗舰店、新概念店;外经贸循环融通,坚持降成本、拓市场、强招引,完善稳外资稳外贸政策措施;会展业做大做强,加强市、区、商务、协会、海关联动合作,提供高效通关和优质服务,吸引海外知名展会来宝安“大办展、办大展”。 “只要是好项目,宝安就一定有地可落”,这是过去一年来宝安全力践行的庄严承诺。2022年,宝安整备土地496公顷、供应产业用地50公顷,均创全市各区之最、宝安历年之最。“2023年我们的目标是整备土地344公顷以上、开工建设500万平方米以上工业上楼生产空间。”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说。 据悉,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将从四个方向发力:一是加快工作落实,建立健全项目化、责任化、时序化、节点化;二是加快规模化连片土地整备,年内基本完成燕罗一期整备,全面启动九围国际总部整备,加快推动西部城市中心、石岩、机场东、立新湖和107国道沿线整备,完成整备产业用地150公顷、民生设施用地50公顷、居住潜力用地40公顷;三是加快实施“工业上楼”行动,推动新桥东等第一批12个试点项目开工,第二批22个试点项目力争50%开工,确保开工建设不少于500万平方米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的产业空间;四是加快推进城市更新项目,推进23个项目规划报批、10个项目主体确认,力争实现18个项目、426.9万平方米建面开工建设,推动10个项目竣工验收。 区七届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制造业当家,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当前,宝安拥有超7000家国高企业,并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5家、居全国区县第一,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0家、居全省区县第一,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94家、居全市第一,制造业基础好、韧性强。“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和区委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按照区七届二次党代会总体部署,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抓住重要关键环节,全面稳预期、提信心,全力抢时间、抓机遇,奋发有为做好全年经济工作。”区工信局负责同志说。 据悉,2023年,工信领域高质量发展目标是:全力抓好稳增长,主要经济指标跨越式发展,力争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大关;全力夯实项目支撑,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力争实现工业投资总量创新高;全力培育企业主体,支持企业提升发展质量,力争新增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数量取得新突破。该局将从抓政策落地、抓空间拓展、抓招商引资、抓信息软件与互联网发展、抓金融集聚、抓企业服务等举措入手,力争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奋斗者的每一秒都是进行时。1月29日,宝安召开落实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会上,10位街道党工委书记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亮思路展措施,锚定全年目标任务立下“军令状”,传递出奋勇前进开新局的信心和底气,为宝安走实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实景画”汇聚磅礴动力。 围绕高质量发展,新安憋足了精神、铆足了干劲,今年计划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抓紧推动道路交通建设,打通阻碍新安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助力推动107国道市政化改造和广深高速路基改桥落地,创业路湾区商务大道规划实施,上川路等几条东西向道路拓宽。 二是深入推进园区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空间。在中心区着重发展楼宇经济,在尖岗山片区加快雪花科创城、润恒医疗园等建设。 三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打造适合新安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形态。大力引进和发展高端服务业、金融业、批发业等,加快推进“前海·宝中”世界级商圈建设。 四是用心做好管理服务,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启用湾区企业之家,高标准建设运营湾区国际交流服务中心。 2023年,西乡将奋勇当先,用实干实绩为宝安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一是“挖存量”。服务企业,在增资扩产、拓宽市场方面持续发力。做好腾讯村、桃花源2个重点园区环境提升。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超10%、突破800亿元。完成231亿元投资任务。 二是“拓空间”。利用50个重点园区、59.8万平方米空置空间。推动2个工业上楼试点项目开工。对3个地块、57.6万平方米实施土地整备。完成2个产业提容项目立项,推动2个“工改工”项目开工。 三是“招增量”。力争引育“幼龙”企业3家以上,完成2个华南总部落户。招引10亿元企业2家、5亿元企业3家、亿元企业10家。 四是“提环境”。加快平峦山山海连廊、西乡河碧道建设,实施西乡“暖企10条”。 航城街道将以“1234”十大行动,塑造新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1”是强化规划引领,构建“一核一轴两廊”发展新格局。“2”是围绕“九围国际总部”引擎,做好指挥部现场建设,推动三村2.54平方公里利益统筹,将洲石路以东全部收储国有。“3”是抓好经济、空间、交通3项工作。力争GDP增速达14%,招商落地产值100亿元;加快航港“工业上楼”、中粮集成电路产业园和空天技术产业园建设;建设31条道路。“4”是抓好学校、文体、医疗、市容4类民生项目。开工3所学校,完成3所学校新改扩建工程;完成航城文化中心主体封顶,推动综合体育中心立项,谋划建设2个综合公园;规划1家社区医院,建成1个公卫服务分中心、2个社康中心;加快城市更新,开展城中村综合整治。 2023年,福永街道将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宝安“17+2”产业集群建设为指引,充分发挥临空优势,拓空间、促产业,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临空新城,在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宝安打造“三城”中争当示范街道。 具体工作上,福永将重点聚焦以下五个方面精准发力:一是整备一块连片用地,规划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城;二是启动一个“工业上楼”项目,打造半导体与新材料集聚区;三是培育一系列专业示范园区,推动低效园区提质增效;四是整合一批物流总部基地,提升物流产业规模效应;五是打造一个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培育文旅产业新增长极。 福海将从坚持制造业当家、改革创新赋能、发力空间拓展、打造会展商圈、优化经济结构五个维度争分夺秒,用大干、快干把高质量发展“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 坚持制造业当家。抓早谋划部署,优存量扩增量,牢牢守住工业基本盘。 坚持创新赋能大胆改革。深化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规划建设,推动深港智能制造共性技术平台落地。 坚持多措并举拓展空间。推动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和“工业上楼”试点,盘活低效产业用地。 坚持“会展+”助推发展。全面启动大型展会活动,加快推进会展片区商贸规划落地。 坚持优化结构促进均衡。依托会展业带动服务业强劲增长,实现工业、服务业、商业结构均衡,全面发展。 2023年,沙井街道将积极对标全年目标任务,通过四大举措全力为宝安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作出贡献。 一是抓整备、拓空间。全力开展和一利益统筹等五大利益统筹项目。二是抓服务、优环境。为企业搭平台、找市场。推动一批科技桃花源、众创空间、孵化器创新平台建设和申报。三是抓招商、强产业。深入实施“龙计划”“星行动”,组团赴外参展,做优做强电子雾化特色产业。通过产业链招商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雾化、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四是抓项目、保发展。着力推进立讯高端精密智能模组产业基地建设,推动立讯项目二期、沙三上下围工业区等“工改工”项目尽快开工纳统。保障“工业上楼”项目开工建设。 新桥街道将坚持制造业当家、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西部市级中心产城融合先行示范区。重点抓好三件事: 一是突出制造立街、科技赋能,重点推进三大片区规划建设。东部依托新桥东国家高新区打造先进制造总部基地,中部以环清平古墟商业街区为核心构筑西部中心高品质商圈,南部以海岸城、鸿荣源为支撑建设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业高端产业集聚区。 二是突出龙头牵引、以点带链,强力打造新桥工业母机产业园、深圳激光谷等五大战新产业集群。 三是突出空间保障、精准招商,坚持全街道招商“一盘棋”,压实股份合作公司责任,依托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等协会开展行业招商;依托新桥东先进制造园区等开展园区招商;依托龙头引领型企业带动其上下游优质企业落户新桥,实现产业聚集。 2023年,燕罗街道将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建设世界一流、全国领先的“湾区芯城”为总目标,以整街统筹土地整备为工作总牵引,不断营造一流招商营商环境,全力为宝安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的一年里,燕罗街道将紧紧抓住全省首个整街统筹土地整备项目这个“牛鼻子”,推动以战略级空间承载战略级项目。高质量启动燕罗“湾区芯城”先导示范区规划建设,加快推动一批民生、生态、文化、交通建设项目迅速落地,推动华润微电子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大力开展土地招商、厂房招商、产业链招商,启动燕罗企业管家2.0版,将其塑造成全市、全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新名片。 今年,石岩街道将聚焦三方面重点工作,以“啃硬骨头”“打硬仗”、向最难之处攻坚的决心,扎实推进宝安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一是认识再提高,树立带头冲的自觉。石岩将以速度、质量、层级三大“跨越标准”重新定义科创石岩,争取经济指标复合型增长、各项工作走在前列、跻身全市发展第一方阵。二是目标再明确,展现挑大梁的担当。力争第一季度开工18个项目,全年开工61个、完工23个,确保开门红、全年胜,加快形成“三科鼎立”态势。三是落实再加强,拿出扛重责的作为。以空间爆发力推动跨越,以城市承载力加速跨越,以经济拉动力实现跨越,努力将“施工图”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景图”。
|